top of page

用音樂打通桃園文化的任督二脈—Voice唱片行創辦人陳忠敏銘

走入Voice,今天播的是來自香港的後搖滾樂團-Slow tech riddim的歌曲,一如往常,打開門就有驚喜。在Voice,不管是哪一種類型或國家的音樂,都有機會進入、挑戰我們的耳朵,這不是標新立異,而是刺激我們打開心門,與陌生的音樂交流,進而接觸不同的文化。

「革命,從自己的命開始。」

2001年,只有24歲的陳忠敏銘在中壢的大觀園社區展開一場實驗,革命唱片行就此開張。這是一個結合唱片跟飲料的空間,在當時連台北都相當罕見。既然定位在實驗性質,忠銘哥也在唱片行中舉辦很多跨界的活動,辦表演、做跳蚤市場、開畫展。

每天店門一開都是新的挑戰,滿腦子都在想怎麼經營得更好,沒客人的時候,就是研究店內的動線設計、燈光架設、商品陳列都要從做中學。資金有限,這場革命只維持了六個月,雖然沒有成功,但這只是夢想的第一步。

Photo credit: Marc Wathieu

 

「從革命到Voice,長大了,不能只是不爽而已」

六年後革命再起,旗號叫做Voice。除了向與自己同年誕生的日本音樂雜誌《Studio Voice》致敬之外,忠銘認為革命之前更需要傳達,因此定名為Voice。不爽、吶喊是直接的,但不一定能夠被妥善理解,在文化工作上需要更多的了解、體會、認識,因此聲音的傳達遠比革命更前端、更重要。

這次回歸,起點並無太大的改善,過去六年,整體群眾並沒有被培養起來。因此對Voice來說,面對外在環境而生的經營挑戰依然存在。國外雖然有成功的案例,對台灣而言卻是新的,因此革命的失敗也讓忠銘在重啟Voice之前有更多全盤的考量。

Photo credit: tup wanders

「選擇不爭取補助,一來是經營的練習,二是保有發聲的自由。」

很多朋友說做文化卻不爭取補助,是傻子。忠銘認為,補助來自納稅人,這是我的志業,為自己負責是必要的。辭去薪水優渥的採購工作,重新投入Voice時,忠銘對家人承諾過,如果這家店的營運支出必須讓他向外人借任何一塊錢,隔天他就收掉。這是一條辛苦卻值得的路,促使經營者每天去觀察、思考市場的反應,激盪出本身的創意與執行力。

接受補助就像打營養針,會形成長期的豢養狀態,若想發聲表達異議,都會受到一定的拘束。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很清晰,也讓忠銘哥從頭就選擇商業輔助理想茁壯的模式。經營不求快,慢下來才能讓每一塊錢的效率提高。尤其文化工作,一步一腳印的累積與扎根,培養夠厚實的土壤,後續工作者灑下的種子才能更順利成長。

 

「我們的活動都是收費的,這才是好的循環。」

近期許多獨立店家在推廣活動,傾向以免費做為起步階段的宣傳方式,但在Voice的所有活動都是收費的,這個堅持是為了打造一個健康的循環。對於蓬勃發展的獨立空間,忠銘是樂觀的,但同時也有憂心之處。

不同面向的免費講座、活動爆炸性成長,似乎是多了許多讓民眾吸收新觀念的管道,但同時也是消磨!免費的活動雖能將民眾引導到店家,但營收的成長卻相當有限。這也壓縮了店家能提供給講者的回饋,形成一個惡的循環。

收費模式讓店家更在乎每場活動的品質,最近Voice也籌辦了對消費者收費的大觀園古著古物市集。這在台灣相當罕見,也極具實驗性質。對攤商而言,消除成本與業績的壓力,更能增加商品的多元性。反而讓參與的民眾擁有更多的選擇,也如同堅持非主流音樂刺激耳朵的想法,這能刺激民眾對消費的想像力與創意,而不是長期面對長相相似的量販商品而產生的感官匱乏。

「文化是全面的,而且要能夠共享資源。」

忠銘將Voice定位為資訊交流的平台,在文化的面向上也不能侷限自己只是「在地」。從無名小站到現在的社群網站,積極的與全台灣的空間合作,互相露出訊息,大家都必須走出去,才能接觸到更多人。

文化不是分離的,企業做行銷整合,討論共享經濟,我們也是一樣。人是流動的,今天中壢人可能在台南生活,而他熟悉的是中壢的社群,讓他在中壢的社群取得台南的訊息才能養出這個人的文化。

除此之外,唱片行也導入許多實驗性質的活動:獨立影展、自辦雜誌、議題講堂,在六月底更與中原大學建築系的畢業設計合作,結合音樂與設計活化社區的廢棄空間。這些特殊的元素也讓忠銘結交了一位印尼華僑朋友,因此接觸到新住民議題,原本只是提倡藝術形式的文化,發展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。

從各地不同的藝術形式之中去擷取生活的樣貌,分享各自的習俗與傳統。音樂教育、文化深根不能只是口號,站在台灣的角度,Voice提供各種語言的音樂,切入到各族群的文化,建立由淺入深的管道。

 

「下一個十年,我想讓Voice成為另一個文化局。」

走過扎根的十年,雖然很瘋狂,但忠銘的終極目標是讓Voice變成中壢的民間文化局。這並不是要取代官方的文化局,而是透過共享經濟與水平化的階層關係,促進運作的效率,在非常有限的經費下,促進不同類別文化活動的機動性。

這必須從推廣平台的概念開始,進一步串聯桃園的唱片業、出版業、文史工作室,連結客家、原民、新住民、移工的工作者,再加入在地企業的協助與認同。有導覽、展演、規劃室等等,讓整體成為有規劃的組織,省去行政體系中繁雜的程序,做出最即時、最靈活的行動。

執行上並不容易,過去十六年的每一場講座、活動設計的海報、門票、照片、文案都保存下來了,這些都是養分,讓忠銘知道雖然很難,但卻可能。如果達成目標,將文化的環境打造出來,引導進入健康的循環,「這樣我就能從Voice功成身退了」忠銘笑著說。

#cornersoftaoyuan #唱片行 #創業 #文化工作

這是專題《Corners of Taoyuan》的一篇文章,我們將以桃園視為臺灣的縮影,挖掘鮮少被重視卻重要的角落,重塑外地人對桃園的看法、臺灣人對生活周遭各議題的看法。從獨立書店、外籍移工、埤塘,到文化定位,《Corners of Taoyuan》希望給人們一個回顧自我的時間。如果你喜歡本篇文章,歡迎分享給更多朋友,你我都是傳遞好點子的話筒。

 

TEDxTaoyuan maintains the spirit of TED itself: multidisciplinary, focused on the power of ideas to change attitudes, lives and ultimately, the world.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