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文明的都城需要人民的自覺


Photo credit: 威翰 陳

甫於2014年底升格為直轄市的桃園,在人民的期待下,各類大型計畫也一一上工,期望中央預算增加後能建設更多文化設施,將桃園帶往更國際化的未來,因為文化底蘊將是整個城市的魅力之所在。



族群的多樣化是地方的最大特色


「桃園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,這份特殊大多來自於多元的族群組合。桃園有一百萬的閩南人、七十八萬的客家人、全台灣排名第三的原住民、以及最多的新住民,這麼多樣的族群在桃園共生共榮,也讓各個文化能有交流碰撞的機會。」坐在辦公室的會客沙發上,桃園市文化局長從容說著。


一個地方之所以有「文化」、有「文明」,是因為有「人」在當地定居;有了「人」,才有故事的紀錄;有故事的紀錄,才有歷史的脈絡;歷史的脈絡,形塑出地方的文化面貌。桃園擁有的多樣人文風景,直接影響了政府規劃各式各樣的節慶活動,譬如客家文化節、眷村文化節、閩南文化節、越南文化節……透過這些活動的設計,喚醒族群的歷史記憶,使傳統元素能浸潤在現代生活中。


▲桃園客家文化節

 

推廣結合在地的活動


「近幾年桃園比較知名的《地景藝術節》(大家還記得黃色小鴨?),活動主旨是以市內的特殊地景作為活動藝術品的展出空間,主要提供一個平台,讓彼此能夠一起進行社區環境的改造。」


這次活動以新屋的石滬為重點。之所以選擇石滬,是因為台灣本島只有桃園有此特殊樣貌,透過連結在地的特色,用藝術來浸潤社區,讓大家能對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更有更深的認同感。在藝術介入空間的同時,也做到生態環境的維護,以及環境的教育,讓參與的居民不僅在過程中建立對社區的認同感,也讓居民發出身為在地人的驕傲,並和居民間產生更強的凝聚力。或許做出來的藝術品不若國際藝術品那般有亮點,但長出來的東西最終卻是完全屬於自己,並不會因為節慶過了就搬走。


長期在相同的地方生存,一個個的文化符碼承載了族群的回憶;一步步的行走軌跡標出了世代的進程,觀光客看不見的真實風景,是當地人即便走到天涯海角都遺忘不了的深深感念。


▲新屋石滬

 

而針對新移民,桃園也特別規劃了「行動書車」的服務,載滿新移民的母語書籍,把車開到工業區,讓沒時間到圖書館借書的人能直接就近借閱或還書,這樣做的目的,最主要是希望這些新移民們不要斷了和家鄉的聯繫,因此文化局也會辦理各種活動,例如越南文化節,請來河內傳統戲曲學院的學生來演奏傳統的音樂、戲曲,讓新移民們一方面能在異鄉感受到母國的文化,二方面也對桃園產生友善的認同感。


Photo credit: Li-Ji

 

居民才是文化的主體


辦這麼多活動的同時,居民普遍上還是會對政府有很多期待,希望一切都設計好,自己只要來消費參觀。然而這樣並沒有共同創作的概念,文化局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做行動教育,宣導「居民才是文化的主體」。


其實政府部門能做的就是拋磚引玉、鼓勵推廣,譬如辦比賽、美展、出版藝文叢書(桃園之美),讓在地藝術家們知道自己被重視、被公部門看見,如此一來在創作時的能量也會更高。在民間推廣方面,文化局也和桃園美術協會合作,利用假日,將作品帶到偏鄉的小學,讓學生能有近距離和藝術接觸的機會。「生活在當地的還是居民本身,最後還是要回歸到自己生活的場域,自己去參與、去感受,這樣才是一個比較正面的過程。」



其實我們最大的目標還是希望民間的力量能夠起來。局長一句話道出了每位文化行政官員的心聲。說到底,政府終究不是萬能的,雖然提供資金、提供資源,但是公部門的預算不是無底錢坑,最後還是要透過民眾自發性地買票來支持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。當大家有了文化自覺,願意花錢在參加文化活動上,表演團體的路自然能越走越寬廣


「另一方面,我也希望在地的企業,尤其是建設公司能多多支持藝文活動。桃園這幾年有許多新的建案,過程中企業其實獲利很多,那在這一部分,我覺得多的應該適度和大家共享,畢竟你蓋房子賣人不能只是賣硬體,假使一棟建築物蓋得金碧輝煌,但附近卻是完全沒有藝文氣息,連個可以看展覽的地方都沒有,那再豪華的房子住起來也會感覺少了些什麼。」


一個好的居家環境的附加價值,在於它附近有綠地、有公園、在假日時有表演活動,和展覽可以去欣賞,如果發展硬體之外,也能兼顧到軟體的豐富度,那城市的發展才能擁有更多人性空間。


▲桃園文化局長

 

文化就像空氣一樣是自然的存在


「一個城市文明的程度靠的是民眾的自覺,當我們願意餵養藝術家成熟長大,文化的土壤自然就會逐漸肥沃,那些從事表演藝術的、視覺藝術的創作者,便能有更多的資源,畢竟文化應該是像空氣一樣的存在,每天圍繞在我們的左右,而不是靠政府公部門的強迫硬灌。」


文化的建設不只需要理想,更需要實踐,當社會上的每個人都願意認同自己所居住的地方,那麼國家也才會有力量將城市帶向更進步的未來。




#cornersoftaoyuan #文化局長 #社區營造


這是專題《Corners of Taoyuan》的一篇文章,我們將以桃園視為臺灣的縮影,挖掘鮮少被重視卻重要的角落,重塑外地人對桃園的看法、臺灣人對生活周遭各議題的看法。從獨立書店、外籍移工、埤塘,到文化定位,《Corners of Taoyuan》希望給人們一個回顧自我的時間。如果你喜歡本篇文章,歡迎分享給更多朋友,你我都是傳遞好點子的話筒。

 

TEDxTaoyuan maintains the spirit of TED itself: multidisciplinary, focused on the power of ideas to change attitudes, lives and ultimately, the world.

bottom of page